04
相关资讯
亲子关系修复方案
1、明确惩罚目的很重要
我们惩罚孩子有很多形式,剥夺孩子自由、责骂、体罚等。惩罚的目的,不是让孩子体验惩罚的过程,而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、改正错误。惩罚的真正用意,是要解决当下的行为问题,而不是制造新的冲突。
为什么惩罚还会制造新的冲突呢?比如【体罚】,孩子会因为害怕被打而听话。但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本身的错误时,过后不久,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,于是就出现“说了不听”的情况。
愤怒的、一时冲动的惩罚方式不如换成打扫卫生、没完成作业换成阅读多少篇文章或者减少玩的时间等等。
2、给孩子明确惩罚的要求
比如孩子不收拾自己的玩具,把家里搞得一团乱,很多妈妈会说:让你收拾就是不听是吧,再让我看见你玩具乱放,我就给你扔了。
这种“威胁式”虽然一时效果是好的,但如果真的给孩子扔了,孩子内心会产生跟父母的抵触心理,甚至会从此“憎恨”,因为对于孩子来说,在家长眼里“不值钱”的东西有可能反而是孩子珍惜的,这也是破坏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家长不如换一种方式说话:“不收拾玩具的话,你就可能会丢了一些零件,或者在玩的时候不小心踩到玩具而受伤,现在你可以收拾玩具了吗?”给孩子解释清楚一些行为或惩罚存在的意义,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接受后果,这样的惩罚才会变得有意义。
3、惩罚要分年龄段
孩子到了6岁以上,他们的主观意识更明确,更加有自己的想法,家长就不能硬碰硬,而是要稳住自己的情绪,借助规则和约定,规范孩子的行为。最后要记住,不管什么原因,都不能在公开场合惩罚孩子。这样只会激起孩子耻辱、愤恨的感受,弱化惩罚的效用,强化自卑的心态。